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两博士被退学,中国学生常春藤退学率25%,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兰妮 爬藤news 2022-11-03

文 | 兰妮

排 | 兰妮

审 | 兰斯

--------------------

2019.7.5


昨天,“清华拟对两名博士生退学处理”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激起了全网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近日发布了对两名博士生的退学处理意见。




公告中表示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未注册的,将予以退学处理。由于难以联系到本人,无法直接送达通知,特予公告送达。”


虽然,目前我们还未能获知两位博士生是因何而缺席,但中国名校生被退学这件事在国内外都早已屡见不鲜。


2017年,博雅数据发布了16所国内顶尖名校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比例,这个数据的平均值达到了5.33%



从数据可以看出,排名前四名的高校中,大名鼎鼎的“清北复交”占了三所,其中复旦大学不能按时毕业学生比例已经超过10%,高达12.13%


在海外念书的留学生退学情况也同样严峻。


美国常春藤盟在年初公布的一组数据中显示,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14所地念学府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竟高达25%


我们眼里的“天之骄子”,跨过千军万马才走进名校的“精英”们,到底怎么了?问题出在哪儿?


30.4%北大新生厌恶学习


那些“天之骄子”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成为“天子骄子”。


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了现在的他们,拼命地挤进了世界顶尖的学府,只是因为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期待。


他们从来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去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进入名牌大学”这个目标实现了后,他们心中的那根紧绷着的弦突然就松弛了,于是他们迷惘了,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我是谁?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为何而学?


其核心的问题是,他们的内心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北京大学曾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他们都是在硝烟弥漫的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上面那个统计,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徐凯文所做。他把这种价值观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状称为“空心病”,具体表现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们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看不到希望,终日重复没有结果,生活迷茫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


有个高考状元对徐老师说,他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所以他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位同学告诉他,“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徐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否则,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家长和老师出了什么问题?


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


很多人在中学时代都被父母灌输过这样的观点:再忍耐一下,等到了大学你就解放了,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于是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仿佛一匹匹脱缰野马,人生第一次脱离了父母的管束的他们终日沉溺在网络世界,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自由”。


学习?太老土了吧。


徐老师在北大跟那些空心病的学生交流时,问他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他们大多表示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我想问大家,也问我自己,我们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使命和召唤,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


作为父母,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哪里?我们有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和陪伴?在这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大学严进宽出的时代已经过去


曾经,各大高校都盛行着这样一句箴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从2016年以,国内的985名校的退学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加强了对于学生毕业的管控,毕业要求不断提高。“60分万岁”这种投机取巧的想法和行为,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中国高校,尤其是那些带着名校光环的顶尖高校。


随着中国博士招生数量的攀升,延期博士群体越来越大,各高校也已纷纷“出手”清退。


今年2月,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学校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加大力度分流,这已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发出“清退”信号。


如若我们的“空心病 ”孩子继续空心,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和动力,那么仅仅是一张曾经“混混”就可以得到的毕业证,对他们来说似乎也开始变得遥不可及。



END



往  期  精  彩


觉得有用,请点“在看”告诉老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